如何完善更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?如何办好更令人民满意的教育?如何开展更丰富的社会文化活动?我市医疗界、教育界、文化界人士句句献良策,声声为民生,只为让百姓能够领取到更多“民生红包”,让幸福生活“好上加好”。
市二院副院长马跃说,建议政府出台医联体内医生下基层出诊的配套补贴政策,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政策,组织引导“大”医院的医生下基层,从制度上为首诊在基层提供保障。同时,她建议统一规划,通过在医院周边建立立体停车场等多种措施,解决百姓看病停车难的问题,并进一步对医院周边环境进行合理规划,如交通、绿化等,以提高患者的就医感受。市中医院副院长李吉彦建议,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,加大扶持力度,在政策上向中医药倾斜,光大中医国粹文化,引导市民利用中医药健康保健、治未病。市三院医保科科长古新华建议,公立医院改革要坚持“三医联动”,这是医改工作的关键,如何统筹资源、协同推进,应该是各层面共同关注的问题。
大连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张涛说,教育关乎每个家庭的希望,多年来,我市始终积极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,接下来,更需把握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,坚持创新驱动,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、教育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益。义务教育的高位优质发展,是指城乡儿童共同享有优秀的教育资源,应不断创新网络教研方式,重点向农村偏远地区和海岛倾斜,充分利用乡村教师支持行动、校本研修互助网、名师送教等,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,大力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。此外,加速推进“教育智库”建设,开展多层次、多形式的教育咨询资政服务,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。
基层文化工作者崔钢非常关注大连非遗文创产业的发展。他认为,非遗保护的最终目的,是要确保大连非遗有其旺盛的生命力,要见人见物见生活。针对具有市场潜力的大连非遗,研究制定扶持政策,在机制、资金和人才等方面对非遗文创产业的发展给予支持和保障,将皮影、剪纸、贝雕、核雕、根艺、布艺、麦秸画等各类文创产品打造成为大连本土的旅游文化品牌。建议在大连的旅游密集街区建立非遗文创孵化园,为代表性传承人提供技艺展示、产品销售的渠道和平台,采取“前店后厂”形式进行非遗文创孵化,以孵化作用集聚效应为资本联合动力,推进大连非遗及旅游产业发展。